信息发布

“融合赋能:继鳌堂红侨+文化旅游融合”——商学院旅游管理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党建中心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9日 12:00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促进党建和专业融合发展,结合“纪念红军攻克漳州9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和千年古镇白水的文化挖掘和推广,旅游管理党支部于428日组织为期一天的主题党日活动和实践调研。

72F7A

93A8B

“继鳌堂”为澳内杨氏家祠,是融漳州红色文化、侨乡文化和闽南传统建筑于一体的典型代表,由杨强先生的祖父杨南离先生创建。1923年,杨南离先生次子杨新容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时,参加“革命协进社”进步活动,1927年1月在海澄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此埋下了杨氏家族参与红色革命的种子。1934年9月,杨新容南下印尼,任巴城新华学校校长。抗战爆发时杨新容发动学校师生募捐,筹集款项转输到八路军驻穗办事处。印尼沦陷,他参与组织全爪哇“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1935年,杨南离先生毅然结束了印尼产业,回到家乡白水创建祖屋,收留流离失所的海内外难民,1937年继鳌堂落成后,其四子杨新友及女儿、女婿等人在此建立地下交通站,为中共闽南特委沟通厦、漳、澄和浦、云、诏等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40年,中共漳南工委以“继鳌堂”为金鳌支部活动场所。抗战胜利后,次子杨新容继续在印尼继续发展华侨文教,并出版《生活报》揭露国民党独裁统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53年初,杨新容奉命回国,参与创建北京华侨补习学校。1956年5月调任集美归国华侨中等补习学校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杨新容历任第二、三、四、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厦门市委员会常委、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继鳌堂”作为南溪红色据点,是漳属载录“红侨记忆”的民国老宅院之一,杨南离及其子女所代表的侨民为我国红色革命斗争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谱写了一曲中国红色革命史中独特的红侨篇章。

977C2

A0FC9

参观完继鳌堂,党员们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水贡糖制作工艺第五代传承人陈永川先生,一起探讨了继鳌堂红侨和白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问题,双方都表示受益匪浅且有合作空间。

7B597

9C5AC

白水古镇,因沿海船民(俗称白水舶)在九龙江南溪捕鱼,避风在滩涂地停歇售鱼而聚居成村而后集市,俗称白水营。自明朝以来,当地传统家族文化、南下南洋华侨文化与商贸街区文化并行发展,在乡镇留下了典型的闽南宗祠和宫庙建筑群和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是闽南侨乡村镇文化风貌的典型代表。其名闻遐迩的白水贡糖,作为清朝闽南贡品之一,在闽南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其制作技艺被列人福建省及漳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这次实地学习和调研活动,旅游管理党支部党员都深深地感受到闽南地区红色革命历史现场的震撼和侨乡文化独特的渊源,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