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管理学(财务管理专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4日 00:00浏览次数:

01 管理学

课程名称 中文:管理学
英语:Management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总学时 72 学 分 4
教研室 人力资源管理 撰写人 梁振东 职 称 副教授
  • 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管理活动和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起源以及管理思想的主要演进过程;通过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职能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管理类其他专业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要求讲授者具有良好的管理学知识背景及一定的管理实践经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应用《管理学》核心概念及主要理论独立完成课程作业及小组协同作业,能够选择适当的管理理论对一般管理现象或管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说明,并能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开展具体的管理实践。
 
二、教学内容
第1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从整体上系统把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掌握管理基本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整体把握,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为进一步学好管理学和理解当今管理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贡献及局限性;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现代管理理论流派。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是: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四)教学内容
1.管理活动
2.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道德的定义、若干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观,掌握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及其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提高组织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思考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
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社会责任观。
(四)教学内容
1. 管理与伦理道德
2.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 提高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 企业社会责任
第3章 全球化与管理(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全球化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全球化经营的内涵、特征、动机与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全球化经营竞争战略的选择方法,以赢得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主动权。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全球化经营的内涵、全球化经营的特征、全球化经营的动机、全球化经营中的环境分析、全球化经营的竞争战略选择。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环境评估、全球战略的选择。
(四)教学内容
1. 全球化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2. 全球化与管理者
3.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第4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信息的定义、对信息的评估及信息的特征,把握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等信息管理工作的程序,对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探索利用信息辅助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有用信息的特征;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信息系统的要素。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信息的评估、MRP、ERP。
(四)教学内容
1. 信息及其特征
2. 信息管理工作
3. 信息化管理
第5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依据和相关决策理论,掌握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方法,学会按照决策的过程、采用相关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为做好决策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决策理论、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决策与决策理论
2. 决策过程
3. 决策的影响因素
4. 决策的方法
第6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计划的概念、性质、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能应用所学的内容编制日常工作计划、生活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商业拓展计划等。
(二)教学重点
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编制过程。
(三)教学难点
计划的编制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7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及其计划的组织实施,掌握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等计划实施方法。
(二)教学重点
战略性环境分析、战略性计划的选择、目标管理的内涵、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三)教学难点
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学内容
1. 战略环境分析
2. 战略性计划选择
3. 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8章 组织设计(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的定义、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重点把握组织设计的部门化和层级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
(二)教学重点
组织的定义、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组织层级化、管理幅度。
(三)教学难点
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组织层级化、管理幅度。
(四)教学内容
1. 组织与组织设计
2. 组织的部门化
3. 组织的层级化
第9 章 人力资源管理(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过程和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与方法;员工的解聘;员工培训的目标、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定义、作用、程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培训和绩效评估。
(二)教学重点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和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和方法、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绩效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员工招聘的程序和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人力资源计划
2. 员工的招聘和解聘
3. 员工培训
4. 绩效评估
第10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变革的现实意义,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组织变革中有关阻力、压力、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阻力、组织变革中的压力、以及组织冲突的识别及其管理方法,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对组织变革以及变革中的阻力、压力和冲突进行管理,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阻力、组织变革中的压力以及组织冲突识别及其管理方法,组织文化的概念、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是: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的基本结构与塑造途径。
(四)教学内容
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2. 管理组织变革
3.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第11章 领导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风格类型及其理论,并能够在实际中对一些领导方式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
领导的内涵、领导风格类型及其理论
(三)教学难点
领导情境理论。
(四)教学内容
1. 领导的内涵
2. 领导风格类型
3. 领导理论
第12章 激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激励的概念与对象、激励与行为、激励的内因与外因、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激励实务,并能够在实际中对一些激励方式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
激励的概念、激励的内因与外因、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教学难点
过程型激励理论、有效激励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激励原理
2. 激励的需要理论
3. 激励的过程理论
4. 激励实务
第13章 沟通(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沟通的概念及其作用、沟通的过程及类别、组织沟通、沟通管理等内容,掌握有效领导、有效激励、有效沟通方式方法,并能够在实际中对沟通方式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过程、沟通管理。
(三)教学难点
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沟通的原理
2. 组织沟通
3. 沟通管理
4. 组织冲突与谈判
第14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控制的概念、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掌握控制的过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控制理论解决现实生活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控制的概念、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
(三)教学难点
控制的基本原理、有效控制。
(四)教学内容
1.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2.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3. 有效控制
第15章 控制方法(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综合控制等控制方法,使学生理解并具备运用控制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综合控制等控制方法。
(三)教学难点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预算控制
2. 生产控制
3. 财务控制
4. 综合控制
第16章 创新(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的内涵、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中包含的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动态趋势,能深刻理解管理创新的基本原理并在日常生活、学习及管理工作中体现创新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作为管理职能的创新的内涵、创新的类别和特征、创新的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三)教学难点
创新与维持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四)教学内容
1. 管理的创新职能
2. 企业技术创新
3. 企业组织创新
 
三、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授课学时 6 4 4 4 6 4 4 4 4 4 4 6 4 4
实验学时                            
章序 15 16 合计                      
授课学时 4 6 72                      
                             
四、课程实验大纲:
 
 
 
 
五、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与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 教材
周三多等,《管理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二)参考书
1.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哈罗德·孔茨,海因德·韦里克,《管理学》(精要版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计划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先修课程。
(四)教学组织方式
本课程适宜小班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建议划分为若干个4-5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的实践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管理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管理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教师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到相关组织参观、访问,丰富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平常考勤、作业、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组成)占40%;期末考试(期末卷面成绩)占60%。
 
执笔人:梁振东    
2016年8月30日  
                                       
 
 
 
 
 
 
 
 

01 管理学

课程名称 中文:管理学
英语:Management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总学时 72 学 分 4
教研室 人力资源管理 撰写人 梁振东 职 称 副教授
  • 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管理活动和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起源以及管理思想的主要演进过程;通过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职能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管理类其他专业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要求讲授者具有良好的管理学知识背景及一定的管理实践经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应用《管理学》核心概念及主要理论独立完成课程作业及小组协同作业,能够选择适当的管理理论对一般管理现象或管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说明,并能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开展具体的管理实践。
 
二、教学内容
第1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从整体上系统把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掌握管理基本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整体把握,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为进一步学好管理学和理解当今管理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贡献及局限性;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现代管理理论流派。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是: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四)教学内容
1.管理活动
2.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道德的定义、若干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观,掌握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及其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提高组织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思考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
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社会责任观。
(四)教学内容
1. 管理与伦理道德
2.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 提高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 企业社会责任
第3章 全球化与管理(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全球化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全球化经营的内涵、特征、动机与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全球化经营竞争战略的选择方法,以赢得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主动权。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全球化经营的内涵、全球化经营的特征、全球化经营的动机、全球化经营中的环境分析、全球化经营的竞争战略选择。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环境评估、全球战略的选择。
(四)教学内容
1. 全球化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2. 全球化与管理者
3.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第4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信息的定义、对信息的评估及信息的特征,把握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等信息管理工作的程序,对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探索利用信息辅助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有用信息的特征;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信息系统的要素。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信息的评估、MRP、ERP。
(四)教学内容
1. 信息及其特征
2. 信息管理工作
3. 信息化管理
第5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依据和相关决策理论,掌握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方法,学会按照决策的过程、采用相关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为做好决策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决策理论、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决策与决策理论
2. 决策过程
3. 决策的影响因素
4. 决策的方法
第6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计划的概念、性质、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能应用所学的内容编制日常工作计划、生活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商业拓展计划等。
(二)教学重点
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编制过程。
(三)教学难点
计划的编制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7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及其计划的组织实施,掌握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等计划实施方法。
(二)教学重点
战略性环境分析、战略性计划的选择、目标管理的内涵、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三)教学难点
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学内容
1. 战略环境分析
2. 战略性计划选择
3. 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8章 组织设计(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的定义、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重点把握组织设计的部门化和层级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
(二)教学重点
组织的定义、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组织层级化、管理幅度。
(三)教学难点
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组织层级化、管理幅度。
(四)教学内容
1. 组织与组织设计
2. 组织的部门化
3. 组织的层级化
第9 章 人力资源管理(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过程和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与方法;员工的解聘;员工培训的目标、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定义、作用、程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培训和绩效评估。
(二)教学重点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和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和方法、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绩效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员工招聘的程序和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人力资源计划
2. 员工的招聘和解聘
3. 员工培训
4. 绩效评估
第10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变革的现实意义,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组织变革中有关阻力、压力、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阻力、组织变革中的压力、以及组织冲突的识别及其管理方法,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对组织变革以及变革中的阻力、压力和冲突进行管理,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阻力、组织变革中的压力以及组织冲突识别及其管理方法,组织文化的概念、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
(三)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是: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的基本结构与塑造途径。
(四)教学内容
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2. 管理组织变革
3.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第11章 领导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风格类型及其理论,并能够在实际中对一些领导方式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
领导的内涵、领导风格类型及其理论
(三)教学难点
领导情境理论。
(四)教学内容
1. 领导的内涵
2. 领导风格类型
3. 领导理论
第12章 激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激励的概念与对象、激励与行为、激励的内因与外因、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激励实务,并能够在实际中对一些激励方式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
激励的概念、激励的内因与外因、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教学难点
过程型激励理论、有效激励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激励原理
2. 激励的需要理论
3. 激励的过程理论
4. 激励实务
第13章 沟通(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沟通的概念及其作用、沟通的过程及类别、组织沟通、沟通管理等内容,掌握有效领导、有效激励、有效沟通方式方法,并能够在实际中对沟通方式加以应用。
(二)教学重点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过程、沟通管理。
(三)教学难点
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沟通的原理
2. 组织沟通
3. 沟通管理
4. 组织冲突与谈判
第14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控制的概念、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掌握控制的过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控制理论解决现实生活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控制的概念、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
(三)教学难点
控制的基本原理、有效控制。
(四)教学内容
1.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2.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3. 有效控制
第15章 控制方法(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综合控制等控制方法,使学生理解并具备运用控制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综合控制等控制方法。
(三)教学难点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预算控制
2. 生产控制
3. 财务控制
4. 综合控制
第16章 创新(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的内涵、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中包含的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动态趋势,能深刻理解管理创新的基本原理并在日常生活、学习及管理工作中体现创新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重点:作为管理职能的创新的内涵、创新的类别和特征、创新的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三)教学难点
创新与维持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四)教学内容
1. 管理的创新职能
2. 企业技术创新
3. 企业组织创新
 
三、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授课学时 6 4 4 4 6 4 4 4 4 4 4 6 4 4
实验学时                            
章序 15 16 合计                      
授课学时 4 6 72                      
                             
四、课程实验大纲:
 
 
 
 
五、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与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 教材
周三多等,《管理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二)参考书
1.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哈罗德·孔茨,海因德·韦里克,《管理学》(精要版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计划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先修课程。
(四)教学组织方式
本课程适宜小班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建议划分为若干个4-5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的实践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管理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管理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
本课程应配备多媒体教室,教师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到相关组织参观、访问,丰富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平常考勤、作业、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组成)占40%;期末考试(期末卷面成绩)占60%。
 
执笔人:梁振东    
2016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