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4日 00:00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 中文:人力资源管理
英语: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适用专业 16市场营销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总学时 36 学 分 2
教研室 市场营销 撰写人 林炳坤 职 称 讲师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新兴核心学科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人力资源获取的准备、甄选和录用,介绍人力资源的评估和考核、薪酬与机理、优秀团队的构建,介绍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理论,阐述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是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二是掌握人力资源获取的3个步骤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三是掌握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方法及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四是掌握职业生涯的设计,了解人力资源发展的8种理论;五是了解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了解文化差异及其冲突的处理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1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概念,区分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和人口资源,了解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概念,区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组织结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过程。
(二)教学重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硬功能和软功能,人力资源软管理的黄金法则。
(三)教学难点
区分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和人口资源,辨别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四)教学内容
1.人力资源的定义和内容
2.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其演进
第2章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1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了解网络组织、三叶草组织组织联盟、流程导向组织等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组织模式,了解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三叶草组织各子系统的特征、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再定位。
(三)教学难点
三叶草组织各子系统的特征、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四)教学内容
1.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与员工
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的有关内容、中国人力资源法律体系的构成、中美两国在人力资源法律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应如何应对人力资源法律方面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中国人力资源法律体系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
中美两国在人力资源法律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四)教学内容
1.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律
2.中美人力资源法律体系比较
3.中国人力资源法律对策
第4章  人力资源获取前的准备(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作分析的含义及进行工作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工作分析的重要性;掌握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能够编写工作说明书;掌握工作评价的方法;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掌握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了解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各类因素;掌握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方法;了解平衡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政策和措施;了解员工招聘的目标和原则;熟悉员工招聘工作的一般程序;掌握内部征召和外部征召的利弊;掌握各种征召渠道与方法的优缺点;理解各种征召渠道的适用范围。
(二)教学重点
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划的编写规则、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员工征召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工作分析的方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的方法、内部征召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
1.岗位分析
2.岗位评价
3.人力资源规划
4.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及选择
第5章  人力资源获取过程的甄选(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甄选的概念、作用与原则;熟悉甄选的程序;初步掌握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等甄选测评技术,并可以对它们进行合理选择和初级运用。
(二)教学重点
心理测验的种类;面试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难点
评价中心在甄选中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
1.招聘的理论准备——能岗匹配原则
2.人力资源获取的甄选测试
3.诊断性面试
4.结构化面试题的制作技巧和案例
5.非结构化面试题的制作技巧和案例
第6章  力资源获取后的录用(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录用决策的过程及纠偏措施、掌握新员工的录用面谈方法、了解新员工的引导上岗相关措施。
(二)教学重点
录用面谈、引导上岗。
(三)教学难点
引导上岗。
(四)教学内容
1.录用决策
2.录用决策中的特殊问题
3.录用决策的面谈
4.新员工的上岗培训
第7章  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与考核(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绩效评估的含义、必要性及其原则与程序;掌握绩效评估的方法及其优缺点;了解绩效评估面谈的重要作用及其实施步骤;明确实施绩效评估时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二)教学重点
绩效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实施绩效评估时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1.绩效评估的基本问题
2.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
3.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估
4.综合考核的关联矩阵评估法
5.平衡计分卡(BSC)
第8章  人力资源的薪酬与激励(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薪酬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构成;了解薪酬设计的原则、程序;掌握薪酬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绩效工资、激励性薪酬以及福利等各薪酬形式的内涵、作用及其设计方法。
(二)教学重点
薪酬的基本构成;薪酬设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各类薪酬构成部分的设计。
(四)教学内容
1.薪酬管理概述
2.薪酬体系的规划与管理
3.薪酬体系的设计
4.高级雇员的薪酬激励
第9章  构建优秀的团队(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优秀团队的特征,掌握团队文化的功能与管理模式,理解“球论”与团队建设之间的关系,掌握沟通的方式与倾听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优秀团队的特征、团队文化的功能与管理模式、“球论”、团队沟通。
(三)教学难点
沟通的方式与倾听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
1.构造团队的核心文化——以人为本
2.建设优秀团队的思想基础——“球论”
3.建设优秀团队的基本方法——沟通
第10章  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发展(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职业计划、职业计划管理的含义;掌握职业计划的组成要素;了解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掌握个人职业计划的制定方法;掌握不同阶段的企业职业计划管理的内容;了解获得个人职业发展成功的几个理论。
(二)教学重点
企业的职业管理;职业发展成功的理论。
(三)教学难点
职业计划的含义;个人职业管理与企业职业管理的区别。
(四)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2.职业生涯决策
3.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
第11章  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培训(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含义、意义;员工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原则;员工培训的类型与方法;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员工职业开发的方法与用途;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
员工培训的形式;员工培训的方法;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
(三)教学难点
培训与职业开发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内容
1.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
2.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分析
3.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
4.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养
第12章  提高职业成功概率的廖氏理论(2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成功的8个理论:马论—机遇理论,红叶子理论——开发自己的亮点,交点理论——寻找职业成功的新起点,绣花理论――奉献中求发展,烧开水理论――证明自己存在需要一定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理论”,成才捷径理论,一流人才成长论——发动机装置理论。
  • 教学重点
职业发展成功8个理论的主要内容
  • 教学难点
理论的运用
  • 教学内容
1.马论—机遇理论
2.红叶子理论——开发自己的亮点
3.交点理论——寻找职业成功的新起点
4.绣花理论――奉献中求发展
5.烧开水理论――证明自己存在需要一定的过程
6.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理论”
7.成才捷径理论
8.一流人才成长论——发动机装置理论
第13章  人力资源的内部协调(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和管理思想,了解西方国家关于协调理论的论述,了解西方当代内部协调思想导引的四种行为模式,了解领导有效理论及领导个体的领导艺术。
  • 教学重点
中西方有关协调的理论与思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协调,领导者个体和领导群体的协调,上下左右及组织中矛盾的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协调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
劳资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协调
(四)教学内容
1.内部协调理论概述
2.组织内部的多方位协调
3.劳资关系与劳资协调
4.新生代民工的和谐管理
第14章  人力资源的外部协调(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群关系理论的产生于发展,人群关系理论产生的条件和环境,人群关系理论的影响,了解“人-境”关系理论,了解企业与劳动保障部门、司法部门的协调,了解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协调。
(二)教学重点
人群关系理论和“人-境”关系理论
(三)教学难点
企业展开外部协调的技巧及应该把握的原则
(四)教学内容
1.外部协调系统概述
2.企业与政府的协调
3.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协调
第15章  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2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化与文化差异的相关概念,掌握如何诊断文化差异,
了解跨文化带来的冲突及处理模式,了解跨国企业跨文化冲突的表现,认识到协调跨文化冲突的重要性,认识到价值观协调时最重要的协调。
(二)教学重点
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及层次,文化冲突的处理模式,跨国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协调,价值观的协调是最重要的协调,同一母国企业跨文化管理。
(三)教学难点
跨国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协调
(四)教学内容
1.文化差异及其冲突的处理模式
2.跨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3.同一母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以中国为例
 
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授课学时 2 1 2 3 3 3 3 3 2 2 2 2
实验学时                        
章序 13 14 15 机动 合计              
授课学时 2 2 2 2 36              
实验学时                        
课程实验大纲:
五、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与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廖泉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二)本课程的参考书
1.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赵曙明编,南京大学出版,2000
2.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彭剑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人力资源管理》,(美)加里·德斯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现代心理学》,李晓文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三)其他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讲授要求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平常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组成)占30%;期末考试(期末卷面成绩)占70%。
 
 
 
                  执笔人:林炳坤
                                                             201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