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金融学(经济统计专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 00:00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
中文: 金融学
英语:Finance Economics
适用专业 15 经济学、15 经济统计、15 财务管理
开课学期 第 3 学期 总学时 54 学 分 3
教研室 金融学 撰写人 乔红芳 职 称 副教授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金融学》是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阐述了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需求、货币
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等内容,重点介绍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理论,介绍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其子市场,介绍了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尤其是存款 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业务范围,重点分析了货币供求、货币均衡以及货币政策调 控等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六个:一是掌握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等基本概念及原
理;二是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若干子市场;三是熟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性质、 职能及其业务;四是熟悉货币政策调控的原理及具体内容;五是运用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 和原理对我国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金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能提出一些解决现实问 题的方法;六是为其后续课程,如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学、证券投资学 等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导论(2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金融的含义,了解金融功能演变的过程
和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金融的含义,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金融的含义
四、教学内容:
1、金融含义的界定和演变
2、金融功能的变革
3、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4、金融学科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货币(3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货币是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本章主要对货币“质”的规定性和
“量”的规定性进行剖析。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
 
 
 金融学(经济统计专业)
 
 金融学(经济统计专业)
 
 金融学(经济统计专业)
 
 金融学(经济统计专业)
 
金融学(经济统计专业)5、几种货币供给理论模型 第十章 货币均衡(1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
关系以及货币失衡的含义和调整途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及 其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关系,了解货币失衡的原因和调整途径。
二、教学重点: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货币均衡的含义
2、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关系
3、货币失衡的含义和调整途径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类型、效应以及治
理对策。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了解通货膨胀的类型,理解通 货膨胀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治理对策,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成因 和治理对策。
二、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治理对策 三、教学难点: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治理对策
四、教学内容:
1、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类型
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各种效应
3、通货膨胀的成因
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5、通货紧缩含义、成因和治理对策。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调控6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政策的各种目标、各种工具、传导机制及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掌 握货币政策四大最终目标的内涵和关系,理解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及选择标准,掌握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优缺点,熟悉央行使用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及调控原 理,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了解不同的货币传导渠道,理解货币政策时滞的含 义,了解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和制约因素。
二、教学重点:货币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货币政策的四大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 中介目标和选择标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及调控原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时滞
三、教学难点:货币政策四大最终目标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优
 
缺点、三大法宝的调控原理和特点、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
1、货币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4、货币政策工具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6、货币政策效果
复习考试(2 学时)
三、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动 合计
授课学时 2 3 3 8 6 3 6 4 4 5 2 6 2 54
实验学时                            
四、课程实验大纲:
五、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与书的选
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
《金融学》曹龙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本课程的参考书
1.金融学(第二版),(美)兹维·博迪等著,曹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货币金融学(第九版),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郑艳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三)其他说明
本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平常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及纪律
情况组成)占 30%;期末考试(期末卷面成绩)占 70%。
 
 
执笔人:乔红芳
2016 年 9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