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国民经济统计学
课程名称 |
中文: 国民经济统计学 |
英语:National statistics |
适用专业 |
15 经济统计学 |
开课学期 |
第 5 学期 |
总学时 |
54 |
学 分 |
3 |
教研室 |
经济统计学 |
撰写人 |
陈立双 |
职 称 |
副教授 |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与分析的重要工具,受到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
的高度重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学校统计专业 的主干课之一,本课程系统讲述国民经济统计的理论、方法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 结构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统计 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方法原则;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再生产条件、生产、分配、流 通、使用)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 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系统讲解有关的基本内容、主要问题及其核算理 论与方法;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其编制方法;国民经济价格统计、资源与环境核算方法, 社会总供需平衡分析方法等。 |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6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主要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形成和发展、
SNA 的形成与发展、MPS 的形成与终结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国民 经济综合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国民经济两大核算体系、核算的平衡原
则与主题原则。
(三)教学难点 两大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与主体原则。
(四)教学内容 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2.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



第九章 国民经济价格核算与分析(2 学时)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国民核算的计价和对比问题;总产出和 GDP 指数 |
的编制原理和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方法。 |
(二)教学重点 |
国民核算的计价和对比问题;总产出和 GDP 指数的编制原理和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方 |
法。 |
(三)教学难点 |
国民核算的计价和对比问题;总产出和 GDP 指数的编制原理 |
(四)教学内容 |
1.国民核算的计价和对比问题 |
2.总产出和 GDP 指数的编制原理 |
3.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方法 |
第十章 国民经济附属核算与分析(2 学时)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了解国民经济统计扩展领域内的若干重要概念、指标体系、核算方法和相关分析问 |
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国民核算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应用。 |
(二)教学重点 |
了解国民经济统计扩展领域内的若干重要概念、指标体系、核算方法和相关分析问 |
题。 |
(三)教学难点 |
了解国民经济统计扩展领域内的若干重要概念、指标体系、核算方法和相关分析问题。 |
(四)教学内容 |
1.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核算 |
2.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
3.发展水平测度与新国民财富核算 |
三、学时分配 |
章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机动 |
合计 |
授课学时 |
6 |
8 |
6 |
6 |
6 |
6 |
6 |
6 |
2 |
2 |
0 |
54 |
实验学时 |
|
|
|
|
|
|
|
|
|
|
|
|

四、课程实验大纲(0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
五、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 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四版),杨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二)本课程的参考书 1.钱伯海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年版.
2.杨灿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 联 合 国 、 世 界 银 行 、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等 : 《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体 ( SNA,1993 ,
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4.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三)其他说明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与学生互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辅助性的
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预设情景问题分析等等。 本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平常考勤、作业、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及纪
律情况组成)占 30%;期末考试(期末卷面成绩)占 70%。
执笔人:陈立双
2016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