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计量经济学
课程名称 |
中文: 计量经济学 |
英语:econometrics |
适用专业 |
经济统计学 |
开课学期 |
第 4 学期 |
总学时 |
72 |
学 分 |
4 |
教研室 |
经济统计 |
撰写人 |
王少芬 |
职 称 |
讲师 |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
课程性质:《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统计、经济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必修 |
课。 |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一是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依 |
据样本信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掌握其初步方法,领会其基本思路;二是 |
着重说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直观意义、应用条件及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经济意义及统 |
计意义;三是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分析计算。 |
二、教学内容 |
第 1 章 绪论(4 学时)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本章既是计量经济学入门的基础,又是整个教材的纲,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 |
解计量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了解计量经济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理解计量 |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计量经济学中模型、变量、数据等 |
基本概念;建立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的认识,为学习以后各章做好准备。 |
(二)教学重点 |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成功要素和功用。 |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和几大用途。 |
(四)教学内容 |
1. 计量经济学 |
2.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3.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
4. 本书内容安排说明 |
第 2 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2 学时)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本章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的基础部分,通过教学应达到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 |
论和建立方法;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古典假定条件;了解基本的数学推导和结论;熟练掌 |


本章学习应达到理解各类非经典截面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并会运用软件来实 |
现;了解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经济背景及模型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本章的知识解决实际 |
相关问题。 |
(二)教学重点 |
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选择性样本模型、持续时间被解释变量模型;离散被解释变量 |
模型:离散选择模型、计数数据模型的定义及应用。 |
(三)教学难点 |
各类非经典截面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介绍,离散被解释变量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和 |
离散选择模型的区别。 |
(四)教学内容 |
1.选择性样本计量经济学模型 |
2.二元离散选择模型 |
三.学时分配 |
章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机动 |
合计 |
授课学时 |
4 |
12 |
8 |
16 |
8 |
4 |
|
|
|
|
|
|
2 |
54 |
实验学时 |
|
2 |
4 |
6 |
6 |
|
|
|
|
|
|
|
|
18 |
四.课程实验大纲(18 学时)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本实验课程是经济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是一门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 |
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模型方法来定量描述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 |
应用经济分支,是结合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课程。本课程以建立计量经 |
济模型的基本过程为主线,结合样本数据收集,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估计、检验、应 |
用,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该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 |
要位置,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实验课程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 |
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 |
济学模型,并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 |
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
(二)教学重点 |
掌握 Eviews 软件的安装和基本功能;掌握利用 Eviews 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参数检验和 |
预测等;掌握使用 Eviews 软件进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模型残差 |
的异方差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掌握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