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及旅游管理教研室教师代表受邀参加“千年开漳情 两岸一家亲——2025年林氏义庄两岸联谊活动”。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党支部和旅游管理党支部充分以漳台民间交流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以“走访漳州角美 挖掘‘侨’‘台’优势”为主题的基层党建联学共建活动。
首站参访永泽堂林氏义庄。林氏义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杨厝村过井社,系清末民初台湾首富林本源家族于1819年创办的集家庙、义庄、民居于一体的庄园。林氏家族第六代传人林平侯秉承"扶贫济困"宗旨,将台湾淡水600亩水田设为义田,其收益持续百年用于资助漳州故里贫困乡民,成为两岸血脉相连的重要历史见证,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次站调研杨厝村侨史馆。作为漳州重点侨乡,该村现存华侨故居23处,历史上赴南洋的华侨数量众多,其中旅菲侨领杨在田事迹尤为突出。据馆藏账册记载,杨氏自1935年起建立系统化救助机制:每月向孤寡老人发放糙米2斗、银元3枚,该制度持续实施达33年,这种制度化慈善模式在闽南侨乡具有典型意义。

终站考察杨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宗祠完整保存着《杨氏家范》等珍贵文献,系统记载了"敦孝悌、务正业、重公益"等12条家训。杨氏家风家训优良,历来人才辈出。杨氏家庙从岁月更迭、文化传承、家范流传、风范永存四个方面展示了家族各辈能人孝亲敬长、睦邻兴家、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优良家风。

本次活动汇聚两岸专家学者近百人,除了我院教师还有来自台湾的大学教授、陈元光宗亲、厦门大学师生、漳州地方文史专家等。我院基层党支部进一步立足福建“侨”“台”资源优势,同步开展联学共建活动,通过"学术研讨+田野调查"的创新形式,既深化了闽台历史渊源研究,又为基层党建拓展了实践载体,增强了基层党建的社会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