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乌克兰建交21年来,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务实合作日益深化,特别是近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宣布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乌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中乌经贸关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合作机制日臻成熟,扎实推进务实合作。2010年9月,两国领导人商定成立副总理级双边合作委员会,下设经贸、科技、文化、航天、农业、教育、卫生7个分委会。今年9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乌克兰第一副总理阿尔布佐夫在京共同主持召开了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已成为统筹、协调两国各领域合作的主渠道,在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的协调推动下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二是双边贸易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乌贸易额达到85.1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中方进口25.14亿美元,增长9.2%;出口59.97亿美元,增长7.1%。乌对华贸易逆差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89亿美元,双边贸易逐渐平衡,结构不断优化。我自乌进口主要商品为矿石、矿砂,占进口额的73%,其次是动植物油脂,占14.6%。我对乌出口主要商品为电气设备和机械器具,占出口额的15.7%和15.3%,其次是塑料制品和鞋类产品,占出口额的6.3%和5.6%。中国已成为乌克兰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
三是积极拓展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合作空间。乌克兰煤炭资源丰富,顿巴斯是乌克兰最大煤田,已探明储量为420亿吨。为实现能源独立的总体目标,乌克兰正在实施将主要工业燃料和原料由天然气改为煤炭的“气改煤”规划。2012年12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乌油气公司签署提供36.56亿美元的贷款总协议,目前双方有关公司正在积极探讨落实具体合作项目。在煤炭领域,由中方融资进行的梅利尼科娃煤矿改造项目已于今年9月完成验收,改造后煤矿产量较之前翻番,达到100万吨左右,超过预期目标。此外,中方公司还在与乌方积极探讨建设谢尔基诺燃气电站、卡尼夫抽水蓄能电站、基洛夫格勒州露天煤矿开发和基辅电力电厂水煤浆改造等项目。在新能源领域,中建材集团已为乌克兰建设光伏电站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光伏组件和设备,今年9月该集团与乌方伙伴签署了1吉瓦光伏电站框架协议,协议金额逾20亿欧元,成为中乌两国新能源领域合作的亮点。
四是两国农业合作方兴未艾。乌克兰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占全世界“黑土带”总面积的40%,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目前也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据乌克兰农业部预测,2013~2014年度乌粮食总产量将达近6000万吨,出口约3000万吨。中乌农业合作互补性强、前景广阔。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12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乌方签署了提供总额30亿美元的农业贷款协议,并向乌克兰粮食集团公司发放了首笔15亿美元贷款,中国机械工业成套工程公司与乌粮集团正在积极开展此笔贷款项下的粮食贸易和农用物资出口合作。此外,中乌双方公司还在积极探讨改造灌溉设施,建设粮库、粮食码头、饲料加工企业、养鸭厂等农业开发项目。
此次应中国政府邀请,乌克兰总统将于12月初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政府和企业也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为双边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乌经贸合作一定能够实现稳定快速发展,为两国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