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经济学院举办题为“余额宝动了谁的奶酪?”经济沙龙 ——教师党员走进学生社团活动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5日 00:00浏览次数:

 

为加强高校师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我院特开辟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交流平台——师生党员共话经济沙龙。

由经济学社举办的教师党员参与的第31期经济沙龙于2014324日晚七点半在笃行楼216举行,参与沙龙有张贞、邓战军、张崇燮三位老师和三十多位同学。

自余额宝问世以来就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饱受争议。沙龙紧紧围绕着“余额宝是什么?余额宝给民众带来什么?”展开话题。

首先,主持人现场调查了同学们对余额宝的欢迎程度,发现很多同学每天早上醒来都要看一下余额宝的收益,说明余额宝早已进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投资余额宝似乎成为大众潮流,被大众称为“屌丝理财神器”,是当代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较好选择。

其次在谈到余额宝受欢迎的原因时,张贞老师认为,一是余额宝的利率高,收益明显;二是其能提供短期支付手段,资金流通快,形成了强有力的产品优势。

有人提出:为什么有些人会得出余额宝是银行的寄生虫的结论?

对此,大家各抒己见,有同学认为是天弘基金将余额宝存款投资于货币市场,从而缩水了银行的利差,有不劳而获的感觉。也有老师和同学肯定余额宝现今的存在有其价值,好与不好用要看大众的选择。在场的大学生大部分是支持把一些闲散资金的投资给余额宝。

最后,大家谈到余额宝的发展和前途。有些同学担心央行会不会叫停互联网基金,余额宝的去向决定在谁的手里面?据有些同学的了解,天弘基金在余额宝业务是亏损400万。针对这类问题,如比较适合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是否能快速发展起来,以及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等,也展开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因可支配资金不是很多,应该有效利用。比如将钱分为急需支出,短期可能需要支出,长期不会用到的三部分,再分别利用,使利益最大化。

本期经济沙龙,从客观的角度引导了大学生正确认识余额宝的投资管理方法,加深了大学生对余额宝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投资理财的兴趣,取得了圆满成功。

师生党员共话经济沙龙,理论联系实际受益我院师生。